拼音: mǎ bó niú sōu 怎么读
注音: ㄇㄚˇ ㄅㄛˊ ㄋㄧㄡˊ ㄙㄡ
繁体: 馬浡牛溲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马勃牛溲
反义词: 连城之璧
见“马勃牛溲”。 复制
出处:明・王世懋《艺圃撷馀》:“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致,于是诗之变极矣。”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值钱的东西。
①.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如: 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②. 大。 如: 马蜂。马勺。
③. 姓。
①. 旺盛的样子。 如: 浡然。
②. 涌出。 如: 泉浡。
①.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如: 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②. 星名,二十八宿之。 如: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③. 喻固执或骄傲。 如: 牛气。
④. 姓。
①. 大小便,特指小便。
②. 浸泡。
③. 淘。 如: 溲米。
马浡牛溲,汉语成语,读音是(mǎ bó niú sōu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马浡牛溲意思是:见“马勃牛溲”。出自明・王世懋《艺圃撷馀》。一般作宾语、定语,指不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