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ūn hài zhì fú 怎么读
注音: ㄐㄩㄣ ㄏㄞˋ ㄓˋ ㄈㄨˊ
繁体: 麇駭雉伏
感情 贬义成语
形容惊怕躲藏。 复制
出处:北宋《新唐书・秦宗权》:“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麇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用法:作宾语、状语;用于惊慌害怕等。
①. 獐子。
②. 春秋时国名。都今陕西省白河县东南。
③. 春秋时地名。
①. 成群。 如: 麇至。麇集(聚集,群集)。
②. 通“稛”。捆绑。
①. 惊惧。 如: 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②. 惊起,散。
①.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②.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③. 城墙。 如: 雉堞。
①.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②.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③.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④.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⑤.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⑥.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⑦. 姓。
麇骇雉伏,汉语成语,读音是(jūn hài zhì fú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麇骇雉伏意思是:形容惊怕躲藏。出自北宋《新唐书・秦宗权》。一般作宾语、状语,用于惊慌害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