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词语
共有 581 个词语,共 6 页,当前第 2 页
-
原为唐诗一句。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近年来作为成语使用,比喻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之前,必先有一种强烈的气氛。 [查看详情]
-
亦作“胜负兵家之常”。 [查看详情]
-
指特别高明的智谋和极为准确的预见 [查看详情]
-
见“神龙见首”。 [查看详情]
-
极端厌恶和痛恨。也作“深恶痛疾” [查看详情]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识二五而不知十”谓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查看详情]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查看详情]
-
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才是杰出的人物。多用于规劝或告诫。 [查看详情]
-
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公开。语出《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查看详情]
-
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查看详情]
-
说东道西。 [查看详情]
-
旧小说用语,指讲说时笔墨唇舌占用时间,而所说的动作却是很快的。 [查看详情]
-
语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轨相同,文字相同。形容天下统一。 [查看详情]
-
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查看详情]
-
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 [查看详情]
-
无论走到哪里,鸟鸦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因以比喻世间的丑类都有着共同之处。 [查看详情]
-
计划周密,不露形迹,无隙可寻;亦用以称诗文之自然浑成,无斧凿痕迹 [查看详情]
-
喻胡乱收取,不计好歹。 [查看详情]
-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查看详情]
-
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遭受损失。[近]见兔顾犬。 [查看详情]
-
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发生了变更,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查看详情]
-
对解决问题毫无济助 [查看详情]
-
毫无办法 使花儿不谢落。比喻腐朽的、反动的、没落的东西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也指无法挽回的败局。 [查看详情]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查看详情]
-
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 [查看详情]
-
犹言挟天子以令诸侯。 [查看详情]
-
谓官员新上任,总要装腔作势,以显威风。亦谓官员刚上任时,常要做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改革时政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 [查看详情]
-
喜欢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极点 [查看详情]
-
形容有意干某事而客观上(如身体)不允许。 [查看详情]
-
谓秀才多以诗文、书画之类作为馈赠之物,所费无非纸张而已。借指馈赠的礼物非常菲薄。 [查看详情]
-
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查看详情]
-
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查看详情]
-
眼睛没看见,心里就不会烦恼。 [查看详情]
-
比喻某处所花费者,仍从某处取回。 [查看详情]
-
①.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②.谓精神集中,心不旁骛。 [查看详情]
-
比喻容不得人。 [查看详情]
-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 [查看详情]
-
比喻心目中最痛恶的人。亦作:眼中钉,肉中刺。 [查看详情]
-
见“眼中疔,肉中刺”。 [查看详情]
-
南朝梁·殷芸《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腰缠万贯”形容携带钱财极多 [查看详情]
-
俗语。比喻凶恶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 [查看详情]
-
见“一不做,二不休”。 [查看详情]
-
原指疾病传染。后泛指言语、消息等辗转相传。亦作「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查看详情]
-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谓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查看详情]
-
接二连三;,反复地。 [查看详情]
-
俗谚。比喻引起争吵冲突,双方面都有错。 [查看详情]
-
①.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互相替代不了;也比喻每人各有岗位,各有职责,互相配合,缺一不可。②.比喻作风踏实,不轻举妄动。 [查看详情]
-
俗谚。谓自己做事(有时指犯罪),自己承担责任。亦作:一人作罪一人当。 [查看详情]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查看详情]
-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查看详情]
-
形容一为夫妇即有深厚情义。 [查看详情]
-
同“一是一,二是二”。 [查看详情]
-
旧指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 [查看详情]
-
形容金钱万能。谓只要有钱,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办到。 [查看详情]
-
谓子肖其父。语本《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查看详情]
-
谓事物有其有利的一面,必然有其不利的一面。 [查看详情]
-
谓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常指男女间的婚配。 [查看详情]
-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当地人更为人器重。 [查看详情]
-
犹言远水不救近火。语出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查看详情]
-
亦作“远水不救近火”。 [查看详情]
-
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查看详情]
-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查看详情]
-
喻度量宽大。 [查看详情]
-
见“张公吃酒李公醉”。 [查看详情]
-
佯为不见,故意不睬,比喻遇事容忍迁就,逃避斗争。 [查看详情]
-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庄子·天地》:“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后常用“知其一不知其二”形容只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缺乏全面了解。 [查看详情]
-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查看详情]
-
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查看详情]
-
了解其人面貌,不了解其人内心世界。比喻人心难测。 [查看详情]
-
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本《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查看详情]
-
大家都去拣柴,柴多,火就旺。比喻人多力量大。 [查看详情]
-
①.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②.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查看详情]
-
又称“阿巴拉契亚高地”。北美洲东部的山脉。长2600千米。北窄南宽。海拔一般300阿巴拉契亚山脉600米,最高峰密契尔峰海拔2037米。著名的煤产区。南段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查看详情]
-
在非洲东部。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埃塞俄比亚高原2500米,最高峰达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 [查看详情]
-
美国故事片。霍里逊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62年联合摄制。罗·博尔特编剧,大卫·里恩导演,彼·奥图尔、亚·吉尼斯主演。1916年,在开罗的英国驻军劳伦斯中尉,奉命协调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不和,并指挥阿拉伯人袭击土耳其驻军,被阿拉伯人尊为英雄。后因到大马士革调解失败,被调回英国。 [查看详情]
-
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Olympic Games 希腊语:Ολυμπιακο? Αγ?νε?),简称“奥运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因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而得名。每四年举行一次。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共历经二百九十三届,后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以异教活动罪名而废止。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根据顾拜旦倡议成立国际奥委会,并决定恢复奥运会。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每届会期十六天。比赛项目共有三十多个大项。1924年开始举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习惯上将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称为“夏季奥运会”或“奥运会”。 [查看详情]
-
按血液中白细胞的形态、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和染色特性进行分类,并计算各种白细胞的百分率。正常值:中性粒细胞60%白细胞分类计数70%,酸性粒细胞0.5%白细胞分类计数5%,碱性粒细胞0%白细胞分类计数1%,淋巴细胞20%白细胞分类计数40%,单核细胞3%白细胞分类计数8%。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感染、严重创伤、恶性肿瘤等,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和过敏性疾病,减低见于伤寒、急性心肌梗死等。碱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术后等。淋巴细胞增高见于百日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减低见于传染病的初期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疟疾等。 [查看详情]
-
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或热电效应)制成的器件。半导体光电器件如光导管、光电池、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等;半导体热电器件如热敏电阻、温差发电器和温差电致冷器等。 [查看详情]
-
比喻征战的长途奔驰。语出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亦借喻路程之遥远。如:“这几年在外到处奔波,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来形容也不为过。” [查看详情]
-
长篇科幻小说。法国凡尔纳作于1873年。伦敦改良俱乐部会员福克与会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男仆和侦探陪同前往。他们经过欧、非、亚、美四洲,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历尽周折,终于获得胜利。虽然旅费与所赢赌注相当,但福克却与美丽的印度少女成就了姻缘。 [查看详情]
-
亦作“八字没见一撇”。 [查看详情]
-
美国的研究和发展公司。创建于1925年,负责改进电信设备和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工作,总部在新泽西州的默里希尔。有大量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如有声电影系统、电动数字计算机、物质的波动性、晶体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查看详情]
-
谓圣贤不处危险之地。 [查看详情]
-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向;偶然性指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可以这样或可以那样发生的不稳定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同时起作用的两种情况。必然性是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一般是事物的非本质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以及使之带有这样或那样特征的作用。必然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事件才能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查看详情]
-
犹言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查看详情]
-
见“黑海海峡”。 [查看详情]
-
亦作“不戴头巾男子汉”。 [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德国托马斯·曼作于1901年。布登勃洛克家是卢卑克城的望族。老约翰诚实经商,家道兴盛。他去世后,儿子小约翰遇上了竞争对手,经营十分艰难。家业传到第三代时,托马斯在商业上连连失利,他四十多岁时去世,家道已经衰落。其子哈诺因年幼无法自立,不得不关闭祖传的公司,并于十五岁时夭折。显赫一时的布氏家族就此覆亡。 [查看详情]
-
度:衡量。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查看详情]
-
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查看详情]
-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查看详情]
-
同“不看僧面看佛面”。 [查看详情]
-
旧译《大英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941年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1974年出版第十五版,共三十卷。分三部分:百科类目、百科简编及百科详编。1986年本又增至三十二卷。 [查看详情]
-
谓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查看详情]
-
“完全归纳推理”的对称。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在归纳推理中,完全归纳推理是不多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则是大量的。有两种:(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查看详情]
-
阿根廷共和国首都,政治、文化、工商中心和主要港口,人口290万,连郊区1138万。 [查看详情]
-
相马须看老马的好歹。比喻子女的好坏要看父母。 [查看详情]
-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 [查看详情]
-
古代谚语。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