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
甲胄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甲胄
◎盔甲衣胄。
例如躬擐甲胄。 —— 《左伟 · 成公十三年》甲胄之士。
英文armor;
引证解释
1.铠甲和头盔。
例证《易 · 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书 · 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孔 传:“甲,鎧;胄,兜鍪也。”
《汉书 · 王莽传上》:“甲胄一具,秬鬯二卣。”
《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字的两旁,上下排列一些泥塑的历史上的名人,文戴纱帽,武披甲胄。”
2.泛指兵器。
例证宋 ·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任甲胄於忠信,施干櫓於礼义。去彼取此,息南征北伐之劳;小往大来,变东作西成之器。”
3.披甲戴盔。
例证《礼记 · 表记》:“是故君子衰絰则有哀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
《国语 · 晋语三》:“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
《旧唐书 · 刘玄佐传》:“明晨,衙兵皆甲胄,拥 士寧 登重榻。”
4.指战争。
例证清 · 赵翼 《偶书所见》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
国语辞典
甲胄
◎铠甲和头盔。
例证《书经 · 说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西游记 · 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绰刀在手,与众妖出得门来。”
网络解释
甲胄
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
中国传统甲胄发展具有中国特有的历史特色,自唐宋发展到顶峰时期。
甲胄的字义分解
甲
拼音 jiǎ 部首 田 总笔画 5甲 [ jiǎ ]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 如 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 如 甲等。 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 如 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 如 盔甲。甲兵。甲士。 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 如 甲板。装甲车。 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 如 龟甲。 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 指甲。 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 保甲。甲长。 9. 植物果实的外壳。 如 甲坼(外表裂开)。 10. 古同“胛”,肩胛。 [更多解释]
胄
拼音 zhòu 部首 肉 总笔画 9胄 [ zhòu ] 1. 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 如 甲胄(甲衣和头盔)。介胄(“介”,甲衣)。 2.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如 贵胄。王室之胄。胄裔。胄子(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都要进入国学学习,后亦泛称国子学生)。 3. 泛指后代。 4.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