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
常用词
谐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谐音
◎一串泛音或高分音中的一个;尤指振频为基音振率整倍数的一个音。
英文harmonic; homophonic;
引证解释
1.谐协音律。
例证宋 · 宋庠 《送上元勾簿吴昌卿》诗:“逢吉旦兼暮,谐音塤且箎。”
2.谐和的声音。
例证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彰彩谐音,率由世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3.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
例证茅盾 《手的故事》二:“人家也觉得‘八顺’大概是小名,而‘不忍’则是谐音。”
冰心 《寄小读者》七:“Lake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
秦牧 《长街灯语 · 北京春节》:“桔子、红枣之类的食物是用它的谐音来求个吉利的。”
4.声学名词。发音体的振动一般都是复合振动。如除频率为f的振动外,同时还有频率为f整数倍如2f,3f等的振动。则每一个这种振动产生一个音,称“谐”音。
国语辞典
谐音
1.在成组的音中,最低音为基音,即第一谐音。其余频率为基音整数倍者,类推为第二、三谐音。也作“陪音”、“泛音”。
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如凉、娘。
网络解释
谐音
谐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īn,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