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
莽莽的意思
词语解释
莽莽
1.草木茂盛的样子。
例如莽莽榛榛。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luxuriant; rank;
2.广阔;范围非常宽广。
英文vast; boundless;
引证解释
1.茂盛貌。
例证《楚辞 · 九章 · 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朱熹 集注:“莽莽,茂盛貌。”
晋 · 潘岳 《伤子辞》:“奈何兮弱子,邈弃尔兮邱林。还眺兮坟瘞,草莽莽兮木森森。”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少屏索祝爰赋》:“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2.众多貌。犹累累。
例证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故数千年莽莽相寻之革命,其蓄谋焉,戮力焉,渫血焉,奏凯焉者,靡不出于一二私人。”
梁启超 《中国史叙论》:“悠悠二千岁,莽莽十数姓,谋謨之臣比肩,掌故之书充栋,要其立法之根,不出此防弊之一心。”
3.长大貌。
例证《吕氏春秋 · 知接》:“戎人见暴布者而问之曰:‘何以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高诱 注:“莽莽,长大貌。”
4.无涯际貌。
例证《楚辞 · 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唐 ·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明 · 何景明 《苦寒行》之二:“莽莽北郊外,死骨聚如丘。”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大江 东逝海西流,莽莽风云转瞬收。”
5.指时间的长远无际;悠久。
例证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莽莽千载,念来日之大难。”
6.渺茫;迷茫。
例证元 · 黄缙 《即事》诗:“浮生莽莽吾何计,独立看云竟落暉。”
清 · 龚自珍 《最录神不灭论》:“顾儒者曰:神不灭,佛之言也。吾儒不然,此身存即存,此身灭即灭,则吾壹不知儒之於《易》、於《诗》、於《礼》,尽若是其莽莽耶?尽若是其墨墨耶?”
7.草率;鲁莽。
例证清 ·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 · 论语 · 先进篇七》:“想来 匡 人之暴,亦不是莽莽杀人,处之有道,则自歛辑。”
清 ·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 滦阳续录五》:“殆 閔公 莽莽有傖气,恐其偶然冲出,致败人意耳。”
8.气势雄浑貌。 明 ·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曹公 莽莽,古直悲凉。 子桓 小藻,自是乐府本色。
例证子建 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
国语辞典
莽莽
1.草木茂盛幽深的样子。
例证《楚辞 · 屈原 · 九章 · 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2.渺无边际的样子。
例证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〇首之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唐 · 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网络解释
莽莽
莽莽是汉语词汇,拼音mǎng mǎng,注音 ㄇㄤˇ ㄇㄤˇ。作为形容词时,指草木茂盛的样子,或广阔、范围非常宽广的样子。在四川方言中,亦可表达吃饭的意思。
莽莽的字义分解
莽
拼音 mǎng 部首 艸 总笔画 10莽 [ mǎng ] 1. 草,密生的草。 如 莽原。草莽。 2. 广大,辽阔。 如 莽苍。莽莽(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 3.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 4. 粗鲁,冒失。 如 莽汉。莽撞。鲁莽。 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