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
sì tǐ
四體
四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体
1.指人的四肢。
例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英文limbs;
2.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英文four styles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引证解释
1.四肢。
例证《论语 · 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晋 ·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清 · 赵翼 《偶书所见》诗:“乃厌四体勤,专想饱且燠。”
2.指整个身体,身躯。
例证唐 · 顾况 《谢王郎中赠琴鹤》诗:“因想 羡门 辈,眇然四体轻。”
《四游记 · 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儿今此行,若再饮酒,有违父命,四体不得回乡。”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
例证《左传 · 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杜预 注:“俱股肱也。”
《后汉书 · 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
4.指 晋 · 卫恒 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 · 卫恒传》。
例证明 ·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 经籍会通二》:“字法昉自《四体》。”
原注:“晋 · 卫恒 撰。”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例证清 · 马国翰 《<四体书势>序》:“恒 於四体,自作古、隶二势,篆述 蔡邕,草述 崔瑗,合而讽诵,如出一手。”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例证宋 · 陈师道 《后山居士诗话》:“王荆公 莫年喜为集句, 唐 人号为‘四体’。”
国语辞典
四体
1.手足四肢。
例证晋 ·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宋 · 苏轼〈教战守策〉:“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
2.比喻兄弟或国君的辅佐大臣。
例证《仪礼 · 丧服》:“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
《左传 · 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3.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参见“四体书”条。
网络解释
四体
四体,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的字义分解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四 [ sì ]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如 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体
拼音 tǐ,tī 部首 人 总笔画 7体 [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 如 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 如 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如 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如 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如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 如 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 如 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如 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体 [ tī ] 1.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