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
fǔ bīng
府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府兵
1.魏晋至隋唐时军府所属之兵统称府兵。
2.一种兵制名称。详“府兵制”。
国语辞典
府兵
1.古代一种兵制。始于西魏、北周、隋唐沿用。北周府兵是兵民分籍,由军人自相督率,隶属军府管辖,唐代则改为军民合一,军纳入户籍,隶属州县。
2.西魏、北周至隋唐时,隶属军府的兵,称为“府兵”。唐时,府兵的选自兵区家富而体健子弟,年二十当兵,年六十退役。不担任其他徭役,须自备粮食衣装。平时得农耕、教战,战时出征,尚须入京宿卫。
网络解释
府兵
府兵与军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简单的说府兵就是军府的兵,所以说要弄清楚府兵,就要对军府有所了解。北魏时期,军府仍系一种通称。广阳王元渊任北道大都督,《魏书》说的是“受任军府”。
府兵的字义分解
府
拼音 fǔ 部首 广 总笔画 8府 [ fǔ ]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如 府库。天府。 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 如 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 如 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 4. 国家行政机关。 如 政府。官府。 5. 古同“腑”,脏腑。 [更多解释]
兵
拼音 bīng 部首 八 总笔画 7兵 [ bīng ] 1. 武器。 如 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 如 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 如 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