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律
jīn lǜ
金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金律
1.金代的法典。金熙宗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颁行《皇统制》,后经数次修订,迄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是金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传。
2.指黄金分割。谓各部分互成适当比例的规律。
网络解释
金律
金律是中国金代法律的总称,金建国之初主要适用女真族不成文的习惯法,灭辽及北宋后,广采隋、唐、辽、宋法制,编成《皇统制》,于1145年(熙宗皇统五年)颁布。1177年(世宗大定十七年)颁布《大定重修制条》。1194年(章宗明昌五年)编成《明昌律义》。后经重订,于1201年(泰和元年)编成《泰和律令敕条格式》,其中包括以《唐律疏议》为蓝本的泰和律义80卷、律令20卷、新定敕条3卷、格式80卷。金律具有强烈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相结合的双重特色。而且在沿用唐宋刑制的同时,保存了原部族的极为残酷的刑罚手段。
金律的字义分解
金
拼音 jīn 部首 金 总笔画 8金 [ jīn ] 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如 黄金。金子。金笔。 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如 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3. 钱。 如 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如 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 如 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 如 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8. 中国朝代名。 如 金代。 9. 姓。 [更多解释]
律
拼音 lǜ 部首 彳 总笔画 9律 [ lǜ ] 1. 法则,规章。 如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 约束。 如 律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如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 如 律诗。 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