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píng

南平

朗读nán píng

朗读ㄋㄢˊ ㄆㄧㄥˊ

南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平nán píng

1.里名。

2.五代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网络解释

南平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南平的字义分解

  • 拼音 nán,nā 部首总笔画 9

    南 [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南 [ nā ] 1.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更多解释]

  • 拼音 píng 部首总笔画 5

    平 [ píng ]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平地。平面。平原。 2. 均等。 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 平列。平局。平辈。 4. 安定、安静。 平安。平服。 5. 治理,镇压。 平定。 6. 抑止(怒气)。 他把气平了下去。 7. 和好。 “宋人及楚人平”。 8. 一般的,普通的。 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9. 往常,一向。 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 平声。平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13. 古同“评”,评议。 [更多解释]

南平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南平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