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
萧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萧疏
1.凄凉的,孤寂的。
例如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 —— 《封神演义》
英文desolate; be sparse but graceful; be thinly scattered;
2.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例如瓠叶转萧疏。 —— 杜甫《除架》
英文thinly scattered;
引证解释
1.亦作“萧疎”。
2.稀疏;稀少。
例证唐 ·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 张可久 《折桂令 · 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3.寂寞;凄凉。
例证唐 ·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 张孝祥 《鹊桥仙 · 戏赠吴伯承侍儿》词:“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 宋方壶 《斗鹌鹑 · 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
《红楼梦》第八一回:“宝玉 走到 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4.萧条;不景气。
例证宋 ·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 吾丘瑞 《运甓记 · 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5.洒脱;自然不拘束。
例证明 · 刘崧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金华 山人 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 李渔 《凰求凤 · 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6.清丽。
例证唐 ·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7.空虚。
例证元 · 汤式 《天香引 · 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国语辞典
萧疏
网络解释
萧疏
萧疏,汉语词汇。
拼音:xiāo shū
释义:1.稀疏;稀少。2、寂寞;凄凉。3、萧条;不景气。4、洒脱;自然不拘束。5、清丽。6、空虚。
萧疏的字义分解
萧
拼音 xiāo 部首 艸 总笔画 11萧 [ xiāo ] 1. 即“艾蒿”。 2.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如 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3. 〔~~〕①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兮易水寒”;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4. 〔~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 5.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更多解释]
疏
拼音 shū 部首 疋 总笔画 12疏 [ shū ] 1. 去掉阻塞使通畅。 如 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2. 分散。 如 疏散。仗义疏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 如 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 如 亲疏。疏远。 5. 不细密,忽略。 如 疏忽。 6. 空虚。 如 志大才疏。 7. 不熟悉。 如 生疏。 8. 粗劣。 如 疏食。疏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 如 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12.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