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
wǔ lǐ
五禮
五礼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礼
◎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引证解释
1.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例证《书 · 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孔 传:“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
王引之 《经义述闻 · 尚书上》:“所谓五礼者,正谓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也。”
2.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例证《周礼 · 春官 · 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礼,吉、凶、军、宾、嘉。”
《隋书 · 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宋 ·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介万寿之无疆,锡五礼之纯备。”
国语辞典
五礼
1.古代吉、嘉、宾、军、凶五种礼仪。
例证《周礼 · 春官 · 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礼,吉、凶、军、宾、嘉。”
《隋书 · 卷六 · 礼仪志一》:“周公救乱,弘制斯文,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2.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的礼。
例证《书经 · 皋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汉 · 孔安国 · 传:“天次秩有礼,当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礼以接之使有常。”
网络解释
五礼
中国古代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五礼的字义分解
五
拼音 wǔ 部首 二 总笔画 4五 [ wǔ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更多解释]
礼
拼音 lǐ 部首 示 总笔画 5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如 婚礼。丧(sāng)礼。典礼。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如 礼教(jiào)。礼治。克己复礼。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如 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 如 礼物。礼金。献礼。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