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
庶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庶子
1.周代司马的属官。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汉以后为太子属官。两晋、南北朝称中庶子、庶子。隋、唐以后,改称左右庶子。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2.旧时指嫡子以外的众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3.战国时秦国隶属于有爵者的服役之人。
翻译
- 英语 bastard, commoner son of royalty
- 法语 bâtard, roturier fils de la royauté
国语辞典
庶子
1.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
例证《仪礼 · 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礼记 · 内则》:“适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
2.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掌王族版籍。
网络解释
庶子 (庶妻所生之子)
庶子,也称“庶孽”、“庶男”,指庶妻所生的儿子。即媵、妾、情妇所生之子。
需要说明的是:“平妻”所生的儿子,不是庶子,而是“嫡子”,所以有时会出现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嫡长子,但是,平妻所生嫡长子的地位稍低于嫡妻所生嫡长子。
庶子的地位,低于嫡子,(古代通用)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出自《礼 · 内则》:“适(通“嫡”)子、庶子,见于外寝。”郑玄注:“庶子,妾子也。”《礼记 · 内则》:“嫡子庶子,只事宗子宗妇。”
庶子 (汉语词汇)
1.战国时秦国隶属于有爵者的服役之人,相当于农奴。获有军功爵者可役使一定数量的庶子,平时为主人服役六天,遇有征役则要随主人服役。魏、韩等国的庶子则为家臣。如公孙鞅曾作过魏相公叔痤的御庶子。
《商君书 · 境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
《商君书 · 境内》:“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
2.北极五星之一。属紫微垣。
3.卿大夫士之子。
《周礼 · 夏官 · 都司马》: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
庶子的字义分解
庶
拼音 shù 部首 广 总笔画 11庶 [ shù ] 1. 众多。 如 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2. 平民,百姓。 如 庶民。庶人。黎庶。 3.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 如 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4.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 如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免于难。庶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庶乎可行。 [更多解释]
子
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