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dào

假道

常用词

朗读jiǎ dào

朗读ㄐㄧㄚˇ ㄉㄠˋ

假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假道jiǎ dào

经由取道

英文via; by way of;

翻译

  • 英语 via, by way of
  • 德语 gegenüber
  • 法语 via

引证解释

1.借路。

例证《左传 · 僖公二年》:“晋 ·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于 虞 以伐 虢。”
杜预 注:“自 晋 · 适 虢,途出於 虞,故借道。”
《南齐书 · 张欣泰传》:“及虏引退,而洲上餘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 慧景 欲断路攻之。”
《新五代史 · 杂传 · 赵匡凝》:“李克用 遣人以书币假道于 匡凝,以聘于 杨行密。”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秦国 这次派遣使臣韩国 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

2.犹言借助。

例证《庄子 · 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
朱光潜 诗论第六章:“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假道理智。”

3.宽容诱导。

例证《荀子 · 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国语辞典

假道jiǎ dào

1.借路经过。也作“假道”。

例证左传 · 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攻虢。”
《新五代史 · 卷四一 · 杂传 · 赵匡凝传》:“晋王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以聘于杨行密,求归俨等。”

2.借助

例证庄子 · 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3.宽容态度诱导

例证荀子 · 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网络解释

假道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假道的字义分解

  • 拼音 jiǎ,jià 部首总笔画 11

    假 [ jiǎ ]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 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 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假 [ jià ]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 假日。假条。病假。 [更多解释]

  • 拼音 dào 部首总笔画 12

    道 [ dào ] 1. 路,方向,途径。 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2. 指法则、规律。 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道学。传道。修道。 4. 方法,办法,技术。 门道。医道。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 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 会道门。一贯道。 8. 说,讲。 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9. 用语言表示情意。 道喜。道歉。道谢。 10. 线条。 铅笔道儿。 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 量词。 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更多解释]

假道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假道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