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民
bū mín
逋民的意思
词语解释
逋民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国语辞典
逋民
◎逃亡的人。
例证元 · 揭傒斯〈雨述〉诗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
网络解释
逋民
逋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ū mín,是指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逋民的字义分解
逋
拼音 bū 部首 辵 总笔画 10逋 [ bū ] 1. 逃亡。 如 逋逃。逋迁。逋荡。 2. 拖欠。 如 逋负。逋租。逋债。 3. 拖延。 如 逋留(逗留)。 [更多解释]
民
拼音 mín 部首 氏 总笔画 5民 [ mín ]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如 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 如 居民。民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 如 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 某族的人。 如 汉民。回民。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如 农民。渔民。 6. 非军事的。 如 民品。民航。 7. 同“苠”。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