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檀
huáng tán
黃檀
黄檀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檀
1.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花淡紫色或黄白色。木材黄色,木质坚硬致密。凡受强力冲撞之器具,多用此材为之。
2.檀香的一种。
网络解释
黄檀
黄檀(学名:Dalbergia hupeanaHance),别名:不知春、望水檀、檀树、檀木、白檀;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植物。树皮暗灰色,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花冠淡紫色或白色,荚果长圆形或阔舌状,花果期5-10月。
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是园林应用优质树种;木材质结构细密,是优质负重力及拉力强的用具及器材制作材料。根皮可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之功效。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黄檀的字义分解
黄
拼音 huáng 部首总笔画 11黄 [ huáng ]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如 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 特指中国黄河。 如 黄灾。治黄。黄泛区。 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如 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如 事情黄了。 5. 姓。 [更多解释]
檀
拼音 tán 部首 木 总笔画 17檀 [ tán ] 1.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 浅绛色。 如 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 〔~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 〔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