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
kuáng fū
狂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狂夫
◎无知妄为的人。用作谦词。放荡不羁的人。指悖逆胡为者。精神病患者。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古代掌驱疫和墓葬时驱鬼的人。
引证解释
1.无知妄为的人。
例证《诗 · 齐风 · 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史记 · 淮阴侯列传》:“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京本通俗小说 ·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
2.用作谦词。
例证《后汉书 · 李固传》:“固 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3.放荡不羁的人。
例证《后汉书 · 独行传 · 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
唐 · 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清 · 孙枝蔚 《延令书怀二十二韵》:“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
4.指悖逆胡为者。
例证《墨子 · 非攻下》:“武王 乃攻狂夫,反 商 之 周。”
《汉书 · 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边竟雷动,四野风起,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
5.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
例证汉 · 刘向 《列女传 · 楚野辩女》:“大夫曰:‘盍从我於 郑 乎?’对曰:‘既有狂夫 昭氏 在内矣。’遂去。”
唐 · 李白 《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嘆息,狂夫犹戍 交河 北。”
元 · 边鲁 《和西湖竹枝词》:“狂夫归来未有信,蝴蝶作团飞上城。”
6.精神病患者。
例证晋 · 崔豹 《古今注 · 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
7.古代掌驱疫和墓葬时驱鬼的人。
例证《周礼 · 夏官 · 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国语 · 晋语一》:“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
韦昭 注:“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国语辞典
狂夫
1.行为狂放,不拘小节的人。
例证唐 · 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唐 · 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狂妄无知的人。
例证《诗经 · 齐风 · 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汉书 · 卷四九 · 鼌错传》:“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3.精神失常的人。
例证晋 · 崔豹《古今注 · 卷中 · 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
4.古时妇人对丈夫的谦称。
例证唐 · 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5.古代驱疫逐鬼的人。
例证《周礼 · 夏官 · 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网络解释
狂夫 (杜甫七言律诗)
《狂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旷放。颔联写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尾联写出这种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这首诗以“狂夫”这一形象将赏心悦目之景和可悲可叹之事统一起来,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是十分成功的。
狂夫 (汉语词汇)
狂夫,指狂妄无知的人,以及古代妇女对自己丈夫的谦称。见《诗 · 齐风 · 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狂夫的字义分解
狂
拼音 kuáng 部首 犬 总笔画 7狂 [ kuáng ] 1.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 如 狂犬。疯狂。癫狂。发狂。狂人。 2.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 如 轻狂。狂妄(极端自高自大)。狂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狂乱。狂野。狂躁。狂恣。狂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3.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 如 狂风。狂飙。狂热。力挽狂澜。 [更多解释]
夫
拼音 fū,fú 部首 大 总笔画 4夫 [ fū ] 1. 旧时称成年男子。 如 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 如 夫役。拉夫。 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 如 丈夫。夫妇。 夫 [ fú ] 1. 文言发语词。 如 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 如 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 如 夫猫至。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