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刑
yí xíng
儀刑
仪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仪刑
1.效法;法式。
例如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 《诗 · 大雅 · 文王》
英文follow;
2.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典范,典型。
英文type;
引证解释
1.效法。
例证《诗 · 大雅 · 文王》:“仪刑 文王,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 高明 《琵琶记 · 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 · 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2.为法,做楷模。
例证晋 · 袁宏 《后汉纪 · 桓帝纪一》:“德苟成,故能仪刑家室,化流天下,礼苟顺,故能影响无遗,翼宣风化。”
唐 ·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僕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絶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3.楷模;典范。
例证《北齐书 · 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清 ·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4.仪容,风范。
例证唐 ·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 · 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网络解释
仪刑
仪刑,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是:yí xíng ,
释义:1、效法;法式。2、为法,做楷模。3、楷模;典范。4、仪容,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