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伏
huì fú
晦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晦伏
◎隐晦不显。
网络解释
晦伏
huì fú ㄏㄨㄟˋ ㄈㄨˊ
晦伏
隐晦不显。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繁露》以下,既杂载后世之制,则其书往往晦伏不扬,此贵耳贱目之失也。”
晦伏的字义分解
晦
拼音 huì 部首 日 总笔画 11晦 [ huì ] 1.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 如 晦朔。 2. 夜晚。 如 晦明。风雨如晦。 3. 昏暗不明。 如 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 4. 不顺利,倒霉。 如 晦气。 [更多解释]
伏
拼音 fú 部首 人 总笔画 6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