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èngxián

圣贤

常用词

朗读shèng xián

朗读ㄕㄥˋ ㄒㄧㄢˊ

聖賢

名词

先贤 哲人 圣人 智者

凡愚

圣贤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圣贤shèng xián

圣人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例如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明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英文sage;

引证解释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

例证《易 · 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汉 ·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所为作也。”
北齐 · 颜之推 颜氏家训 · 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唐 ·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明 ·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清 ·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民贼,捨身救民是圣贤。”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看成圣贤。”

2.圣君贤臣的合称。

例证唐 ·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 王得臣 《麈史 · 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清 ·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感激欲涕也。”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

例证《敦煌变文集 · 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不二圣贤 弥勒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 沉鲸 《双珠记 · 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
《天地会诗歌选 · <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圣贤。”

4.清酒浊酒并称。亦泛指酒。参见“圣人”。

例证唐 ·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醖备圣贤八珍水陆。”
宋 ·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

国语辞典

圣贤shèng xián

1.圣人与贤人。

例证南朝宋 · 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
三国演义 · 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反义凡愚

2.神佛。元 · 王实甫也作“贤圣”。

例证西厢记 · 第一本 · 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

网络解释

圣贤

儒学王道信仰之中生命境界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圣贤即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认为实践了儒学生命价值观贡献历史社会人物。“圣贤”的地位其实是由历代学者通过史书官方祭祀制度确认的,而非个人认同

如:"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圣贤的字义分解

  • 拼音 shèng,kū 部首总笔画 5

    圣 [ shèng ] 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 圣人。圣哲。 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 神圣。圣洁。圣地。圣经。 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 圣上。圣旨。圣明。 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 圣手。棋圣。 圣 [ kū ] 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更多解释]

  • 拼音 xián 部首总笔画 8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 2. 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 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更多解释]

圣贤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圣贤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