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钱
qīng miáo qián
青苗錢
青苗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青苗钱
1.唐代赋税名。大历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
2.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宋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 · 李参传》:“﹝李参﹞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2)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 · 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参见“青苗法”。
网络解释
青苗钱
青苗钱是唐中叶政府于苗青时征收的田赋附加税。唐肃宗以后,连年用兵,国库空虚,以至发不出官俸。代宗广德二年 (764年),规定向每亩苗征税钱15文,用于发放官俸,为田赋附加税。大历五年 (770年),京师加入地头钱每亩征20文,亦名青苗钱,青苗钱合计35文,随夏税据数缴纳。大历八年 (773年) 京师也照诸州例,每亩仍征15文。青苗钱是额外征课,本应向有青苗的田主征收,后来田无青苗者也被课征。两税法实施后,青苗钱仍在夏秋两季征收,税额越来越重。
青苗钱的字义分解
青
拼音 qīng 部首 靑 总笔画 8青 [ qīng ] 1. 深绿色或浅蓝色。 如 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2. 绿色的东西。 如 踏青。青黄不接。 3. 靛蓝色。 如 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4. 黑色。 如 青布。青线。青衫。青衣。 5. 喻年轻。 如 青年。青春。青工。 6. 竹简。 如 青简。青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青青”)。 [更多解释]
苗
拼音 miáo 部首 艸 总笔画 8苗 [ miáo ] 1.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 如 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苗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2. 形状像苗的。 如 火苗儿。 3.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 如 鱼苗。 4.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 如 疫苗。卡介苗。 5. 子孙后代。 如 苗裔。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如 苗族。苗绣。 7. 姓。 [更多解释]
钱
拼音 qián 部首 钅 总笔画 10钱 [ qián ] 1. 货币。 如 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2. 费用。 如 车钱。买书的钱。 3. 财物。 如 有钱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 如 榆钱。荷钱。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