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zhuàn

小篆

常用词

xiǎo zhuàn

ㄒㄧㄠˇ ㄓㄨㄢˋ

小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小篆xiǎo zhuàn

笔划较简的篆书

英文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221—207B. C.)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script; Hsiao chuan —— the lesser seal style Chinese character;

翻译

  • 英语 the small or lesser seal, the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 standardized by the Qin dynasty
  • 德语 (English: lesser seal [small seal])​ (S)​, xiaozhuan; /Kleine Siegelschrift/ (altertümliche Schriftform)​ (S)​
  • 法语 style d'écriture

引证解释

1.秦 代通行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 秦 篆,后世通称篆书。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汉 · 许慎 《<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例证斯 作《仓頡篇》,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比喻盘香缭绕香烟

例证宋 · 无名氏 《九张机》词:“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清 · 朱彝尊 临江仙词:“熏炉小篆迭重衾。緑阴犹未满,庭院深深。”

3.熏香的炉。

例证《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西门庆 就倒在牀炕上眠着了, 王经 在桌上小篆内炷了香。”

国语辞典

小篆xiǎo zhuàn

书体名。秦统一天下后,因各国语言文字互异,始皇为使文字规范化,遂令丞相李斯等人,在大篆基础上,加以省改,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的标准字体小篆字体较大篆字体简化整齐。今存于世的秦泰山、瑯琊台两块残石,稍可见小篆风貌

网络解释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隶书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需要防伪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混淆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各地文字异行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角色

小篆的字义分解

  • 拼音 xiǎo 部首总笔画 3

    小 [ xiǎo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 小雨。矮小。短小精悍。 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 小事。小节。小题大作。小打小闹。 3. 时间短。 小坐。小住。 4. 年幼小,排行最末。 小孩。 5. 谦辞。 小弟。小可。小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 6. 妾。 小房。 [更多解释]

  • 拼音 zhuàn 部首总笔画 15

    篆 [ zhuàn ] 1. 汉字的一种书体。 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2. 书写篆字。 篆额。 3.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 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更多解释]

小篆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小篆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