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shù

榕树

常用词

róng shù

ㄖㄨㄥˊ ㄕㄨˋ

榕樹

名词

繁茂 茂盛 热闹 茂密

榕树的意思

词语解释

榕树róng shù

木名。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覆盖面广,有气根。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热带地方木材褐红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作药用。

国语辞典

榕树róng shù

一种常见树种绿荫甚广。炎炎夏日人们多喜在树下乘凉。常用行道树观赏盆栽等。参见“榕”条。

网络解释

榕树 (桑科榕属乔木)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inn. f. ):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直至加罗林群岛。(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榕树的字义分解

  • 拼音 róng 部首总笔画 14

    榕 [ róng ] 1. 常绿乔木,气根细瘦,树冠大,隐花果生于叶腋,近扁球形。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木材可制器具。 2.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 榕城。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ù 部首总笔画 9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 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 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3. 立,建立。 树立。树敌。 4. 量词,相当于“株”、“棵”。 一树梅花。 5. 姓。 [更多解释]

榕树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榕树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