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钱
zhì qián
制錢
制钱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制钱
◎明清官局监制铸造的铜钱。因形式、分量、成色皆有定制,故名。
国语辞典
制钱
◎由官家铸造通行的钱币,形状、重量、成色,历朝各有定制,称为“制钱”。
例证《明史小史八一 · 食货志五》:“凡纳赎收税,历代钱、制钱各收其半;无制钱即收旧钱,二以当一。”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 卷二一四 · 户部 · 钱法》:“康熙二十三年议准,鼓铸制钱。每文重一钱。”
网络解释
制钱
明清两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钱币,以别于前朝旧钱和本朝的私铸钱。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
制钱的字义分解
制
拼音 zhì 部首 刀 总笔画 8制 [ zhì ] 1. 规定。 如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如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如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如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如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如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更多解释]
钱
拼音 qián 部首 钅 总笔画 10钱 [ qián ] 1. 货币。 如 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2. 费用。 如 车钱。买书的钱。 3. 财物。 如 有钱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 如 榆钱。荷钱。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