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罪
伏罪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罪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英文admit one's guilty;
翻译
- 英语 variant of 服罪[fu2 zui4]
- 法语 admettre sa culpabilité, plaider coupable
引证解释
1.服罪;认罪。
例证《史记 · 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宋 ·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彭 遂伏罪,一州称明。”
清 ·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 滦阳消夏录四》:“妇不知此事先为所侦,遂惶骇伏罪。”
2.过去未暴露的罪行。
例证《汉书 · 元后传》:“是岁, 新都侯 莽 告 长 伏罪与 红阳侯 立 相连, 长 下狱死, 立 就国。”
颜师古 注:“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
《东观汉记 · 北海靖王刘兴传》:“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
国语辞典
伏罪
1.承认自己的罪。
例证《后汉书 · 卷三三 · 冯鲂传》:“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近义认罪
2.犯罪处了死刑。
例证《史记 · 卷四三 · 赵世家》:“晋国有法,始乱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独在。”
3.隐伏未发的罪。
例证《汉书 · 卷九八 · 元后传》:“是岁,新都侯莽告长伏罪与红阳侯立相连,长下狱死,立就国,语在长传。”
网络解释
伏罪
伏罪,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见《史记 · 循吏列传》:“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伏罪的字义分解
伏
拼音 fú 部首 人 总笔画 6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更多解释]
罪
拼音 zuì 部首 网 总笔画 13罪 [ zuì ] 1. 犯法的行为。 如 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 如 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3. 刑罚。 如 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4. 苦难,痛苦。 如 受罪。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