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

sì qī

ㄙˋ ㄑㄧ

四七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七sì qī

1.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

2.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

3.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

4.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

5.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

国语辞典

四七sì qī

1.二十八,四乘七而得。

例证后汉书 · 卷一 · 光武帝纪上》:“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唐 · 章怀太子 · 注:“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
文选 · 左思 ·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 李善 · 注:“四七者,汉光武二十八将也。”

2.一种民间习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为四七”。

例证《儒林外史 · 第二六回》:“鲍廷玺哭著应道:『小的父亲死了。』向道台问:『没了几时?』鲍廷玺道:『明日就是四七。』”

网络解释

四七

四七是一个汉语词汇,音si qi,(1).二十八,(5).旧俗.

四七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四 [ sì ]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更多解释]

四七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四七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