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shì

公士

朗读gōng shì

朗读ㄍㄨㄥ ㄕˋ

公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士gōng shì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2.公正之士。

3.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

4.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 · 氏族四》

翻译

  • 德语 Gongshi (Eig, Fam)​

国语辞典

公士gōng shì

1.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

2.卿、大夫、士的孩子

例证礼记 · 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3.公平正直士人

例证荀子 · 不苟:“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可谓公士矣。”

网络解释

公士

公士,汉语词语,意思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正之士。也是一个爵位名。

在爵位名中,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汉书 · 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有爵命,异于士卒,故称公士也”。可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

公士的字义分解

  • 拼音 gōng 部首总笔画 4

    公 [ gōng ]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 国家,社会,大众。 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 公开。公报。公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 敬辞,尊称男子。 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 雄性的。 公母。公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公公。外公(外祖父)。 9.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ì 部首总笔画 3

    士 [ shì ]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 士族。士大夫。 2. 旧时指读书人。 士子。士民。学士。 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 士女。 4. 对人的美称。 志士。烈士。女士。 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6. 称某些专业人员。 医士。护士。 7. 姓。 [更多解释]

公士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公士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