襕衫
lán shān
襴衫
襕衫的意思
词语解释
襕衫
◎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国语辞典
襕衫
◎古代读书人的家常服饰。也作“蓝衫”。
例证《宋史 · 卷一五三 · 舆服志五》:“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土风录 · 卷三 · 襕衫》:“按纲目集览,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衫及裙,名曰襕衫。以为上士之服。……或云当为蓝衫。”
网络解释
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