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
常用词
xiū shǐ
修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修史
◎编撰史书。
国语辞典
修史
◎编纂国史。
例证唐 · 刘知几《史通 · 卷一一 · 史官建置》:“齐梁二代又置修史学士,陈氏因循,无所变革。”
唐 · 司空图〈山居记〉:“其亭曰修史,勖其所职也。”
网络解释
修史 (清朝官员)
修史,历史人物,中国清朝官员。
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在1758年,接替前任官员陈鹏程,于台湾担任彰化县儒学训导,主要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品等为从七品。他的继任官员为林虎榜。
修史 (汉语词汇)
修史,xiū shǐ ,汉语词汇。意为:编纂、编写史书。
修史的字义分解
修
拼音 xiū 部首 人 总笔画 9修 [ xiū ] 1. 装饰,使完美。 如 修饰。修辞。装修。 2. 整治,恢复完美。 如 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 如 修剪。 4. 兴建,建造。 如 修建。修筑。 5. 编纂,撰写。 如 修书。修史。修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 如 修学。修业。修养。 7. 长(cháng ),高。 如 修长。 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 如 修行。修女。 9. 姓。 [更多解释]
史
拼音 shǐ 部首 口 总笔画 5史 [ shǐ ]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如 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如 太史。内史。 3. 古代官职。 如 刺史。御史。 4.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