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
bù ruò
不若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若
◎即不如。
例如不若与人。 —— 《孟子 · 梁惠王下》曾不若孀妻弱子。 —— 《列子 · 汤问》
英文not as good as; not equal to; not up to; had better; would rather;
翻译
- 英语 not as good as, not equal to, inferior
- 法语 pas aussi bon que, pas égal à, inférieur
引证解释
1.不如;比不上。
例证《墨子 · 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唐 · 柳宗元 《非国语上 · 不藉》:“夫福之求,不若行吾言之大德也;人之用,不若行吾言之和乐以死也。”
《京本通俗小说 · 菩萨蛮》:“今日事已分明,不若抽身回去。”
清 · 严有禧 《漱华随笔 · 文三桥》:“先生视扇云:扇大佳,恐损坏,不若纱帽为凉快也。”
2.不依顺;不顺遂。
例证《书 · 高宗肜日》:“民有不若德,不听罪。”
曾运乾 正读:“若,顺也。”
《楚辞 · 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启帝不若。”
王逸 注:“若,顺也。”
3.犹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传说中的魑魅魍魉等害人之物。
例证《左传 · 宣公三年》:“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杜预 注:“若,顺也。”
杨伯峻 注:“不若,不顺,意指不利於己之物。”
汉 · 张衡 《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姦。”
清 · 叶廷琯 《吹网录 · 龙城柳石刻》:“谱 梅言 其地颇重此碣,谓可以辟不若,故游客每求拓本携之行篋。”
4.不善,强暴。
例证《商君书 · 慎法》:“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 尧 为主,不能以不臣谐谓所不若之国。”
汉 ·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虔夷不若,屡勘寇侮。”
《新唐书 · 李晟传》:“昭文德,恢武功,威不若康不乂。”
国语辞典
不若
1.比不上。也作“不及”、“不如”。
例证《战国策 · 齐策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国演义 · 第二回》:“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
2.不善。
例证《左传 · 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网络解释
不若
不若,指不如;不依顺;犹言不祥等。语出《墨子 · 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不若的字义分解
不
拼音 bù,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若
拼音 ruò,rě 部首 艸 总笔画 8若 [ ruò ] 1. 如果,假如。 如 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 如 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 如 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 如 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 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 如 “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 如 “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如 “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 如 “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 [ rě ] 1. 〔般若〕见“般3”。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