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韊
fù lán
負韊
负韊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负韊
1.亦作“负?”。亦作“负籣”。
2.《史记 · 魏公子列传》:“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行。”裴骃集解引吕忱曰:“韊盛弩矢。”后以“负韊”指背负革制的箭筒。
网络解释
负韊
负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ù lán,是指负籣。
负韊的字义分解
负
拼音 fù 部首 贝 总笔画 6负 [ fù ] 1. 驮,背(bèi )。 如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 2. 担任。 如 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 3. 仗恃,依靠。 如 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4. 遭受。 如 负伤。负屈。 5. 具有,享有。 如 久负盛誉。 6. 欠(钱)。 如 负债。 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 如 负数。 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 如 负电。负极。 9. 违背,背弃。 如 负心。负约。忘恩负义。 10. 失败,与“胜”相对。 如 不分胜负。 [更多解释]
韊
拼音 lán 部首 革 总笔画 29韊 [ lán ] 1. 用皮革制的盛弩箭的袋子。 如 “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2. 包容。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