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wěi

跋胡疐尾

朗读bá hú zhì wěi

朗读ㄅㄚˊ ㄏㄨˊ ㄓˋ ㄨㄟˇ

成语

跋前踕后 跋前疐后 跋前踬后

跋胡疐尾的意思

词语解释

跋胡疐尾bá hú zhì wěi

《诗 · 豳风 ·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后以“跋胡疐尾”喻进退两难

国语辞典

跋胡疐尾bá hú zhì wěi

胡,项下的垂肉。跋胡疐尾前进就踏著垂肉,后退又被尾巴绊倒。语本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明 · 朱之瑜〈答完翁书〉:“一时仓卒事事不审,又一身作仆,兄翁行后,更觉周折,弟又才短,所以跋胡疐尾。”也作“跋前疐后”、“跋前踬后”。

例证诗经 · 豳风 ·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近义跋前疐后 跋前踬后

跋胡疐尾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

    跋 [ bá ] 1. 翻山越岭。 跋涉。 2. 踩,践踏。 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3.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跋文。跋语。序跋。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胡 [ hú ]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zhì,dì 部首总笔画 14

    疐 [ zhì ] 1. 阻擋,限止。《説文•叀部》:“疐,礙不行也。”《廣韻•至韻》:“疐,頓也。” 2. 牽絆;顛仆。也作“躓”。《爾雅•釋言》:“疐,仆也。”又“疐,跲也。” 疐 [ dì ] 1. 用同“蒂”。瓜果的蒂部。引申為去掉瓜果的蒂。《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 《集韻•霽韻》:“疐,去本也。” 2. 通“嚏”。打噴嚏。《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厲》:“鼻腔壞,刺其鼻不疐。”。《説文•口部》:“嚔,悟解气也。”《玉篇•口部》:“嚔,噴鼻也。” [更多解释]

  • 拼音 wěi,yǐ 部首总笔画 7

    尾 [ wěi ]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 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 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 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 [ yǐ ]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 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三尾儿(雌蟋蟀)。 [更多解释]

跋胡疐尾的分字组词

跋胡疐尾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