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
仙人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英文celestial being; immortal;
翻译
- 英语 Daoist immortal, celestial being
- 德语 Unsterblicher
- 法语 Immortel taoïste, être céleste
引证解释
1.亦作“僊人”。
2.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
例证《文选 · 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李善 注引《列仙传》:“王子乔 者,太子 晋 · 也。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史记 · 秦始皇本纪》:“於是遣 徐市 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
《新唐书 · 方技传 · 姜抚》:“自言通僊人不死术,隐居不出。”
宋 ·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唐 · 道士 侯道华 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
《云笈七籤》卷十七:“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籙,故曰仙人。”
3.唐 · 人用以称女道士。 唐 · 李白 《玉真仙人词》 王琦 注引 胡震亨 曰:“玉真公主,睿宗 女。字 持盈。
例证太极 元年出家为道士,筑观京师以居。”
4.古代杂戏的一种。
例证《魏书 · 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以备百戏。”
5.南北朝 时 高丽 官职名。
例证《周书 · 异域传上 · 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6.书法名称的一种。
例证唐 · 封演 《封氏闻见记 · 文字》:“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
国语辞典
仙人
◎神话传说中长生不死,并且有各种神通的人。宋 · 张君房也作“僊人”。
例证《史记 · 卷二八 · 封禅书》:“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云笈七签 · 卷一七 · 洞玄灵宝定观经》:“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
近义神仙
反义凡人
网络解释
仙人 (神话传说中人物)
《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仙人信仰,到了秦汉时期更上一层。西汉汉宣帝时期史学家刘向著有《列仙传》记载了上古时期到西汉初年的众多仙人。司马迁在写《史记》也多次提到仙人。
从”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认为山林是道者避隐合药之处,强调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抱朴子内篇 · 卷十,明本》)又说:“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抱朴子内篇 · 卷四 · 金丹》)他认为归隐山林是一件很庄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为合药之所”,是他选择炼丹地的主要外部条件。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作业,还“宜入名山”,远离俗人。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仙人概念在中国原始社会就已存在,甚至更久远。
仙人信仰在中国早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了,在战国时期特别流行,到了秦汉时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后来被道教继承,又被人以五仙论划分出了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这几个等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道教中人以别的方式对仙人加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