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uó

战国

常用词

朗读zhàn guó

朗读ㄓㄢˋ ㄍㄨㄛˊ

戰國

名词

战国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战国zhàn guó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时代

英文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引证解释

1.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魏、赵 三家分 晋 ·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例证汉 ·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南朝 · 梁 刘勰 文心雕龙 · 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2.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

例证《管子 · 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北史 · 崔鸿传》:“自 晋 ·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国语辞典

战国zhàn guó

1.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局面

2.参与战争国家

例证管子 · 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网络解释

战国 (中国历史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前,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标志奠定战国七雄格局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中续百家争鸣,后启大秦帝国。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许多举世闻名变法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社会雏形

战国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àn 部首总笔画 9

    战 [ zhàn ] 1. 打仗。 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2. 泛指争斗,比高下。 论战。争战。 3. 发抖。 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4.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guó 部首总笔画 8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2. 特指中国的。 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 3. 姓。 [更多解释]

战国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战国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