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g

象笏

xiàng hù

ㄒㄧㄤˋ ㄏㄨˋ

象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象笏xiàng hù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记事

国语辞典

象笏xiàng hù

象牙制成的手板。明代以前一至五品高官所执。

例证礼记 · 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新唐书 · 卷二四 · 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网络解释

象笏

“象笏”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象笏的字义分解

  • 拼音 xiàng 部首总笔画 11

    象 [ xiàng ]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 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 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笏 [ hù ] 1.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更多解释]

象笏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象笏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