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那
tán nà
檀那的意思
词语解释
檀那
◎梵语的音译。施主。梵语的音译。布施。
翻译
- 德语 Almosen, Tempelgabe , Spender, Geber, Ausrichter (einer Totenandacht)
引证解释
1.梵语音译。施主。
例证《剪灯馀话 · 武平灵怪灵》:“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清 · 黄遵宪 《樱花歌》:“繖张胡蝶衣哆囉,此呼奥姑彼檀那。”
钱仲联 注:“《翻译名义集》:‘檀那者,《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 唐 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为檀,去鉢底留那也。’《日本国志 · 学术志》注:‘称男子为檀那,则用梵语也。’”
2.梵语音译。布施。
例证唐 · 颜真卿 《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檀那衣鉢,悉力经纶,不日復之,周邦仰仁。”
《翻译名义集 · 辨六度法》:“《法界次第》云:秦 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中捨法,能破慳贪,是为檀那。”
国语辞典
檀那
1.布施。为梵语dāna的音译。
例证《初刻拍案惊奇 · 卷二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
2.施主。
例证明 · 李昌祺《剪灯余话 · 卷三 · 武平灵怪录》:“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网络解释
檀那
檀那,意译布施,即给与、施舍的意思。
檀那的字义分解
檀
拼音 tán 部首 木 总笔画 17檀 [ tán ] 1.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 浅绛色。 如 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 〔~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 〔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 姓。 [更多解释]
那
拼音 nà,nǎ,nèi,nā 部首 邑 总笔画 6那 [ nà ] 1.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 如 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那 [ nǎ ] 1.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那 [ nèi ] 1.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如 那个。那五年。 那 [ nā ] 1.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