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旗
jì qí
祭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祭旗
◎古代出师前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国语辞典
祭旗
◎祭祀军旗,祈求出师大捷。
例证《三国演义 · 第四六回》:“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
《儒林外史 · 第四二回》:“到九月霜降祭旗,万岁爷做大将军,我家大老爷做副将军,两人并排在一个毡条上站著磕头。”
网络解释
祭旗
祭旗,汉语词汇。
拼音:jì qí
释义:是古代一种迷信的做法:军队的首领在出征之前,杀死某活物,以该活物的生命祭祀神灵,以求得神灵的庇佑。
祭旗的字义分解
祭
拼音 jì,zhài 部首 示 总笔画 11祭 [ jì ]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如 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2. 供奉鬼神或祖先。 如 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3. 使用(法宝)。 如 祭起一件法宝。 祭 [ zhài ] 1. 姓。 [更多解释]
旗
拼音 qí 部首 方 总笔画 14旗 [ qí ]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 如 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 如 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