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伯

wǔ bó

ㄨˇ ㄅㄛˊ

伍伯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伍伯wǔ bó

伍长。

引证解释

1.伍长。

例证晋 · 崔豹 《古今注 · 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

2.亦作“伍百”。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执杖行刑。参阅《宋书 · 百官志下》、 明 ·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 庄岳谈上》

例证后汉书 · 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
唐 · 韩愈 《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伯,一本作“百”。 宋 ·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
清 · 秦朝釪 《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程恩泽 《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

国语辞典

伍伯wǔ bó

1.职官名:(1)​古代军队以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为伍伯”。也称为“五百”、“伍长”。(2)​户籍以五户为伍,负责管理一伍的人称为“伍伯”。也称为“五百”、“伍长”。(3)​地方官府差役兵卒。唐 · 韩愈〈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也称为“五百”。

例证《续汉书志 · 第二九 · 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辟车四人,从车四乘。”

2.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霸主。汉 · 王充也作“五霸”、“五伯” 。

例证《论衡 · 自纪》:“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

网络解释

伍伯

伍伯,拼音wǔ bó ,出自《古今注 · 舆服》。亦作“ 伍百 ”。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

伍伯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6

    伍 [ wǔ ] 1. 古代军队的编制。 一伍(五人)。 2. 军队。 入伍。落伍(掉队)。 3. 同伴的人。 羞与为伍。 4. “五”的大写。 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bó,bǎi,bà 部首总笔画 7

    伯 [ bó ] 1. 兄弟排行次序。 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 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 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 “海内文章伯”。 6. 姓。 伯 [ bǎi ] 1. 〔大~子〕丈夫的大哥。 伯 [ bà ] 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更多解释]

伍伯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伍伯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