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dǐng

问鼎

常用词

wèn dǐng

ㄨㄣˋ ㄉㄧㄥˇ

問鼎

染指

问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问鼎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劳,“楚子(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意思是说楚庄王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见左传 · 宣公三年》)。后来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在某方面取胜

例如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 《晋书 · 王敦传》

英文entertain a high ambition to be first-rate or the champion;

引证解释

1.《左传 · 宣公三年》:“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 雒,观兵于 周 疆。

例证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 铸九鼎, 三代 视之为国宝楚王 问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问鼎”。 《晋书 · 王敦传》:“﹝ 敦 ﹞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唐 · 刘知几 《史通 · 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明 · 屠隆 《綵毫记 · 渔阳鼙鼓:“国号 大燕,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

2.泛指觊觎侵占别国

例证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非报 德 也,非助 英 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3.触犯过问。 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孙生》:“﹝ 辛氏 ﹞牀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

例证孙 屡被刺剟,因就别榻眠。月餘,不敢问鼎。”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

国语辞典

问鼎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见《左传 · 宣公三年》。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

例证《晋书 · 卷九八 · 王敦传》:“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近义染指

网络解释

问鼎 (汉语词语)

问鼎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èn dǐng。释义:1、是指图谋夺取政权,2、泛指觊觎侵占别国。3、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顶尖成绩

问鼎的字义分解

  • 拼音 wèn 部首总笔画 6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 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2. 为表关切而询问。 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3. 审讯,追究。 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4. 管,干预。 概不过问。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 我问他借几本书。 6.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dǐng 部首总笔画 12

    鼎 [ dǐng ]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2. 锅。 鼎罐。鼎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鼎峙。鼎足之势。 5. 大。 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6. 正当,正在。 鼎盛(shèng )。 [更多解释]

问鼎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问鼎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