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知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知事
1.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英文county magistra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2.通晓事理;懂事。
英文sensible;
翻译
- 德语 Gouverneur (S)
引证解释
1.通晓事理;懂事。
例证《荀子 · 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汉 · 刘向 《列女传 · 梁夫人嫕》:“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杂讯问,知事明审。引见, 嫕 对上泣涕,赏赐累亿。”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小姐 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清 · 李渔 《意中缘 · 悟诈》:“到底是老人家知事。”
2.主管事务。
例证《管子 · 戒》:“於国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必则 朋 乎。”
尹知章 注:“若皆知之,则事钟於己,将不胜任而败。 朋 能有所不知,故可以移政。”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宋 · 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 明 · 清 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 民国 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例证郭沫若 《黑猫》六:“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知府姓 李,是 云南 人,和城内一家姓 李 的豪绅认了同宗。”
4.官名。 明 · 清 时代的属官名。 明 · 清 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例证宋 ·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而 宣和 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至 建炎 初,避御名,并改曰住持。”
国语辞典
知事
1.晓事、懂事。
例证《荀子 · 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二刻拍案惊奇 · 卷二〇》:“商小姐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2.职官名。民国初年称一县的长官为“县知事”。今改称为“县长”。
网络解释
知事 (汉语词语)
知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ī shì,指通晓事理;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语出《荀子 · 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知事的字义分解
知
拼音 zhī,zhì 部首 矢 总笔画 8知 [ zhī ] 1. 晓得,明了。 如 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 如 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 如 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 如 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 如 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 如 故知(老朋友)。 知 [ zhì ] 1. 同“智”,智慧。 [更多解释]
事
拼音 shì 部首 亅 总笔画 8事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 如 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 如 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 如 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 如 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 如 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 如 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 如 事父母。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