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斧的词语
共查找到了81条词语
描写斧的词语有大刀阔斧、鬼斧神工、板斧、班门弄斧、斧凿、斧正、伐性之斧、斧破斨缺、横刀揭斧、鬼工雷斧、刀锯斧钺、弄斤操斧、神工鬼斧、破斧缺斨、猬锋螗斧、郢人斤斧、郢人运斧、运斧般门、弄斧班门、斧钺之人、斧钺之诛、斧钺汤镬、双斧伐孤树、疑邻盗斧、操斧伐柯、不露斤斧、班门调斧、资斧困竭、赤斧、斧斤、斧斨、斧砧、斧车、斧库、斧木、斧戉、斧政、斧质、斧琢、暴斧、刀斧、雷斧、科斧、节斧、挥斧、金斧、落斧、桑斧、丧斧、石斧、齐斧、窃斧、堂斧、寻斧、投斧、萧斧、斧节、眉斧、破斧、椎斧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
①.原指两种兵器,大刀阔斧,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②.后比喻办事很有决断,有魄力。 [查看详情]
-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也说“神工鬼斧” [查看详情]
-
一种古兵器,斧刃较通常所用者平宽。因通俗故事中说“程咬金只有三板斧的本事”而转喻开创事业或压服别人的手段。 [查看详情]
-
在鲁班门前挥舞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查看详情]
-
(1)斧凿 [ fǔ záo ]①.斧子和凿子。②.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2)斧凿 [ fǔ záo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查看详情]
-
敬辞,请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查看详情]
-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查看详情]
-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查看详情]
-
持刀执斧。 [查看详情]
-
同“鬼斧神功”。 [查看详情]
-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查看详情]
-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查看详情]
-
形容技术精巧,不像人工做成的。亦作“鬼斧神工”。 [查看详情]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查看详情]
-
比喻微弱的力量。 [查看详情]
-
同“郢匠挥斤”。 [查看详情]
-
同“郢匠挥斤”。 [查看详情]
-
犹言班门弄斧。 [查看详情]
-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班,指鲁班,古巧匠。 [查看详情]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查看详情]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查看详情]
-
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指各种酷刑。 [查看详情]
-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查看详情]
-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查看详情]
-
执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语出《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查看详情]
-
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查看详情]
-
同“班门弄斧 ”。调,用同“掉 ”,摆弄。 [查看详情]
-
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查看详情]
-
传说中的仙人。 [查看详情]
-
各种斧子。 [查看详情]
-
泛指各种斧子。 [查看详情]
-
见“斧碪”。 [查看详情]
-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 [查看详情]
-
藏兵器的仓库。 [查看详情]
-
指经斧削而未修整的木料。 [查看详情]
-
见“斧钺”。 [查看详情]
-
见“斧正”。 [查看详情]
-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查看详情]
-
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查看详情]
-
《汉书·隽不疑传》:“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后以“暴斧”指执法大权。 [查看详情]
-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查看详情]
-
①.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②.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③.谓雷劈。 [查看详情]
-
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查看详情]
-
即节钺。 [查看详情]
-
喻挥笔为文。 [查看详情]
-
①.斤和斧。②.指以黄金为饰的斧,古时用作天子之仪仗。 [查看详情]
-
喻对文章的删改。 [查看详情]
-
用桑木做柄的斧头。 [查看详情]
-
《易·巽》:“丧其资斧。”高亨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后以“丧斧”谓失去行旅之费。 [查看详情]
-
石制之斧。 [查看详情]
-
①.利斧。齐,通“资”。②.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 [查看详情]
-
见“窃鈇”。 [查看详情]
-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郑玄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孔子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查看详情]
-
用斧。 [查看详情]
-
《北堂书钞》卷九七引《庐江七贤传》:“文党,字翁仲,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上,斧当挂。'仰而投之,斧果上挂,因之长安受经。”后以“投斧”为立志求学之典。 [查看详情]
-
古代兵器斧钺。萧,通“肃”。《说文·艹部》“萧,艾蒿也。从艹,肃声”清段玉裁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钺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銼春葱。”清吴伟业《退谷歌》:“武陵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周翰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艹部·萧》。 [查看详情]
-
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执法之权,节表示使者身份。 [查看详情]
-
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后因以“眉斧”喻女色。 [查看详情]
-
《诗·豳风》篇名。赞美周公平定管、蔡、商、奄四国的叛乱,伐罪救民。夏后氏·孔甲所作歌名。 [查看详情]
-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