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官切,音丸。《說文》:郵亭表也。【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义又,斲木如石𥓓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禮・王制》:三家視桓楹。
义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义又,桓桓,武貌。《書・武成》:尚桓桓。《詩・魯頌》:桓桓于征。
义又,盤桓,難進貌。《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义又,水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义又,《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义又,《方言》:桓桓,憂也。
义又,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玉篇》:皮黃白色。《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义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义又,盤桓,髻名。《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义又,姓。《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音又,叶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音又,叶王權切,音圓。陶濳〈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禮・王制》三家視桓楹。
謹照原書王制改檀弓。
《書・武成》尚桓桓。
謹照原書武成改牧誓。
《方言》桓桓,憂也。
謹照原文省一桓字。
注解
〔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桓〕字拼音是hu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亘,五行属木。
〔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亘( xuān )声。本义是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án] ⑴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⑵ 大⑶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⑷ 姓。
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