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𥧲
音《唐韻》、《集韻》、《正韻》𡘋子鴆切,音祲 —— 漬也。《詩・曹風》:浸彼苞稂。
义又,潤也。《詩・小雅》:浸彼稻田。
义又,漸也。《易・臨卦》:剛浸而長。
义又,沒也。《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义又,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义又,通作湛。《禮・內則》:湛諸美酒。
音又,《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𡘋音侵 —— 浸淫,漸漬也。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
义或作濅、寖。
注解
〔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浸〕字拼音是j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𠬶,五行属水。
〔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是古水名。浸水。
〔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 ⑴ 泡,使渗透⑵ 逐渐
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