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餘兩切;《集韻》、《正韻》:以兩切,𡘋音𩛬。《玉篇》同「痒」。《集韻》:膚欲搔也。《釋名》:𤻰,揚也。其氣在皮中,欲得發揚,使人搔發之而揚出也。《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𤻰而敬抑搔之。《列子・黃帝篇》:指擿無痟𤻰。
义又,伎𤻰。《顏氏家訓》:應劭《風俗通》云:太史公《記》:高漸離變姓易名,爲人傭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有客擊筑,伎𤻰不能無出言。【按】伎𤻰,懷其伎而腹𤻰也,是以潘岳〈射雉賦〉亦云:徒心煩而伎𤻰。今《史記》作傍徨不能無出言,蓋俗傳寫誤耳。
义又,《字彙補》:汪𤻰,猶言汪洋也。
义又,通作𩛬。《荀子・榮辱篇》:骨體膚理,辨寒暑疾𩛬。
注解
〔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𤻰〕字左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芏、亼、日、厶。
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