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說文》:突前也。徐鉉曰:
,重覆也。犯
而見,是突前也。
音又,《玉篇》:莫勒切;《集韻》:密北切,音墨。又,《唐韻》:亡
切;《集韻》:謨沃切,
音瑁 —— 義
同。
音又,《集韻》:莫報切,音帽 —— 觸也。〇【按】《說文》字載見部,冃部無
字。冃訓小兒蠻夷頭衣,與突前義無涉。《字彙》冂部收㒻字,音訓與
字同,誤。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713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33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07頁,第7字
注解
〔〕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見部。
〔〕字拼音是m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𠔼、見。
〔〕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ào] ⑴ 抵觸;冒犯。⑵ 同“冒”。
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