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

复制

yáo ㄧㄠˊ yóu ㄧㄡˊ zhòu ㄓㄡ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中

糸部

17画

U+7E47

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37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00頁,第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餘招切,音遙。說文》作䌛,隨從也。徐鉉曰:今俗从䍃。

又,《書・禹貢》:厥草惟繇。【傳】茂也。【釋文】抽也。

又,與徭同。詩・大雅》民亦勞止:〔箋〕繇役煩多。【釋文】繇,本亦作徭。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註】應劭曰:繇,役也。前漢・高帝紀》〔註〕:師古曰:繇,讀與徭同,古通用。又,〈文帝紀〉:省繇費以便民。

又,與陶同。前漢・古今人表》:咎繇,卽臯陶。

又,與謠同。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又,姓。後漢・郅惲傳》:西都督郵繇延。【註】繇姓,咎繇之後。

又,《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𡘋音由 —— 與由同。易・坤卦》:其所繇來者漸矣。左傳・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註】繇,過也。前漢・文帝記》:列侯亦無繇教訓其民。【註】師古曰:繇,讀與由同。

又,與猷同。爾雅・釋詁》:繇,道也。【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義同。

又,與猶同。爾雅・釋詁》:繇,喜也。【註】《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卽繇也,古今字耳。

又,與悠同。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註】師古曰:繇與悠同。悠悠,行貌。

又,與游同。前漢・班固敘傳》:陸子優繇。〇【按】《文選》作優游。

又,《集韻》:直𧙗切。易・繫辭》〔註〕: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釋文】服虔云:抽也,抽出吉凶也。韋昭云:由也,吉凶所由生也。左傳・閔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註】繇,卦兆之占辭。爾雅・釋詁》:繇,於也。【註】繇辭。【疏】卦兆之辭也。干祿字書》:繇,臯繇字。繇,卜兆辭,音胄。𧥏》:繇,从䍃、从卜、从系。〇【按】繇、𦅸經典皆通用。說文》在系部,今幷入。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35

《干祿字書》繇,臯繇字。繇,卜兆辭。音胄。《佩𧥏集》繇,从䍃,从卜,从系。

謹照原文下二繇字𠀤改𦅸。

注解

〔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áo、yóu、zh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䍃、系,五行属

〔繇〕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系。本义是随从。

〔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áo] ⑴ 随从。《説文•系部》“䌛,隨從也”⑵ 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⑶ 通“徭”。徭役。《商君書•徕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⑷ 通“摇”。摇动。《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⑸ 通“謡”。歌谣。《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⑹ 通“遥”。远。《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⑺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尧、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⑻ 介词。相当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⑼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yóu] ⑴ 通“由”。介词。自;从。《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⑵ 通“由”。介词。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⑶ 通“由”。经过;经历。《漢書•胡建傳》引黄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⑷ 通“由”。办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⑸ 通“由”。用。《吕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⑹ 通“由”。随;听从。《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⑺ 通“猷”。道理,道术。《爾雅•釋詁下》:“繇,道也。”⑻ 通“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⑼ 同“𨙂”。疾行。《廣韻•宵韻》:“𨙂,疾行。又音由。或作繇。”⑽ 闲适貌。《漢書•叙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⑾ 忧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⑿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 [zhòu] ⑴ 通“籀”。卦兆辞。《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

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