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甸切,音䀖。《說文》:以玉充耳也。《詩・鄘風》:玉之
也。【傳】
,塞耳也。〈衞風〉:充耳琇瑩。【傳】充耳謂之
。天子玉
,諸侯以石。《禮・檀弓》:練角
。【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义又,《廣韻》:玉名。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註】盈
,盈尺之玉也。
义又,郭璞〈江賦〉:金精玉英其裏。【註】
,他見反;
,謂文采相雜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音鎭 —— 充耳玉也。《釋名》:
,鎭也 —— 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音又,玉名。《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圭。【釋文】
,宜作鎭音。《楚辭・九歌》:瑤席兮玉
。【註】
,音鎮。
义又,人名。《正韻》:唐將來。
音又,《集韻》:他典切,音腆 —— 玉也。
音又,堂練切,音電 —— 玉名。
音又,《正韻》:之人切,音眞 —— 同「鎭」。又,玉充耳。
音又,音田。《後漢・班固傳》:雕玉以所楹,裁金璧以飾璫。【註】《廣雅》曰:
,音田 —— 礩也。又,
琳〈神女賦〉:紆
靈之
髢兮,珥明月之雙
;結金鑠之婀娜兮,飛羽
之翩翩。《韻補》叶亭年切,音田。
义《說文》或作,《集韻》亦作琠、
。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76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40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691頁,第11字
《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所楹,裁金璧以飾璫。
謹照原文所改居。
索引
愛日堂藏本: 第44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8頁,第33字
注解
〔〕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字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眞。
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