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

复制

ㄗㄜˊ

正文・子集下刀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子集下

刀部

9画

U+5247

𠟻𠟭𠞋𠟔

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3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39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67頁,第21

古文: 𠟻𠟭𠞋𠟔

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卽德切,𡘋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

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周禮・天官冢宰・大宰》〕:以八則治都鄙。【鄭註】則,法也。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傚。

又,《周禮・五命賜》〔註〕:則,地未成國之名。

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歷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

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卷目考證・子集下 部首刀部

愛日堂藏本: 第7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0頁,第11

《周禮・五命賜註》則,地未成國之名。

謹照原文註改則。則改註。

注解

〔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則〕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貝、刂

〔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é] ⑴ 见“则”。

則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則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