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多官切,音端。《說文》:斷齊也。从刀,耑聲。《廣韻》同「剸」,細割也。《增韻》:整敕貌。揚子《法言》:魯仲連㑥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㑥。【註】㑥,古蕩字。剬,古剸字。
义又,裁制也。《史記・顓頊紀》:依鬼神以剬義。【註】剬有制義。《淮南子・主術訓》:人君揄策廟堂,剬有司。
音又,《唐韻》:旨兗切;《集韻》:主兗切,𡘋音膞 —— 義同。
《說文》剸齊也。
謹照原文剸改斷。
《揚子・法言》魯仲連㑥而不剬,藺相如剬而不㑥。
謹照原文㑥俱改偒。
注解
〔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ì、d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耑、刂。
〔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同“制”。制作。《史記•五帝本紀》:“(顓頊)依鬼神以剬義。”⑵ 同“制”。裁制。《韓非子•詭使》:“賞利一從上出,所以擅剬下也。”㈡ [duān] ⑴ 断齐;切断。《廣雅•釋詁一》:“剬,斷也。”㈢ [tuán] ⑴ 同“剸”。细割。《廣韻•獮韻》:“剸,細割。剬,上同。”
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