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复制

ㄨˇ

正文・子集下十部共4画
康熙字典

正文子集下

十部

4画

U+5348

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十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時則訓》:斗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𡘋起。【註】猶雜沓也。

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却紅腮交午痕。

又,《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36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5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85頁,第16

注解

〔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十部

〔午〕字拼音是,独体字,五行属

〔午〕字造字法是象形。本义是御马索。

〔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ǔ] ⑴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⑵ 用于计时⑶ 古同“忤”、“迕”,逆,背。

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